康复训练
时间:2020-12-17 浏览:2976次
为了更好地促进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不断拓宽康复思路。2020年,医院又建设了以认知行为综合训练为目标的“回家的路”康复训练场所。目标:有效释放精神疾病患者心理压力、舒缓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空间定向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识别并调整不良的认知及行为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全面康复,让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重返家庭、回归社会。
作用:1、缓解压力:精神疾病患者尤其是住院患者,常常面临很大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易导致患者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知觉过敏、表情不自然、注意力难集中等心理改变,还可能伴有一系列的生理表现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失眠等。针对不同症状进行相应的陪伴、引领训练,可达到缓解压力、改善躯体不适症状,提升效率的目的。
2、疏导情绪:患者在封闭、迷失的状态下容易诱发急躁情绪,如果以负面情绪应对,会加大患者内心对困难的压力。“回家的路”不仅能直观展现出患者的情绪控制能力和心理状况,同时也能体现出患者在解决问题时存在的负性信念。在治疗师的正确疏导下梳理情绪,帮助患者以接受的心理面对困难,从而提高患者的情绪控制力,并构建有建设性的行为模式。
3、思维判断:从入口到出口的过程需患者尽可能地用已知线索对“回家”的路线做出分析与判断,从而提升患者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4、自我探索:患者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在寻找出口的过程中,会将沿途树木的形态、路边的小草或道上的图形等细节性的东西作为标记物,这样可有效训练他们的注意力,这是一个考察记忆能力和学习(探索)能力的过程。
5、感悟教育:利用不同的行走路线,让患者在独特的环境下认识和感悟到,路就在脚下,只要能坚持总能找到回家的路。
6、空间定向:患者在来回的运动中会使对记忆和执行功能极为重要的空间定位方面的神经元变得活跃,他们在尝试前后左右各种空间关系后方可从出口走出,这样能够提高患者在空间定位方面的能力。
7、团队合作:对不同的受训群体进行团体对抗训练,从而可以对团队协同、互助、对抗等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估,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8、解决问题:“回家的路”与野外求生情况下锻炼出来的问题解决能力很相似,也是一种“自主学习力”。“回家的路”训练也是一种模拟的困难挑战,患者往往会有一种“被困住”、“碰壁”的感觉,一方面患者需要保持冷静,另一方面需要认真想办法走出困境,这是在锻炼患者临危不乱、解决困难的能力。
9、躯体康复:激活大脑啡肽激素释放;增强心肌功能,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增加肺活量;加强腰背肌肉力量;增强患者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