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园地
时间:2023-05-30 浏览:5288次
血清甘油三酯(TG)即中性脂肪(为血脂的其中一种组成部分),外源性来自食物脂肪,内源性由肝脏以碳水化合物等为原料合成。近年有较多的资料提示血清甘油三酯(TG)增高与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增多及高密度脂蛋白HDL2减少相关,因而血清甘油三酯(TG)增高与冠心病(CHD)的发病相关。血清甘油三酯(TG)显著增高时影响血液流变学,血液粘稠度增高,凝血活性增强和纤溶活性降低;而且血清甘油三酯(TG)升高常伴有低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从而可能成为动脉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诱发心肌梗塞、脑卒中等![1]甘油三酯(TG)的增高,可引起胰腺炎(当甘油三酯水平大于5.65mmol/l时,发生急性胰腺炎的几率会大大增加)、脂肪肝;也是黄斑病变、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现就我市健康体检人群中选取1392例男性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统计如下表:
年龄
区间
|
<1.7mmol/l |
1.7-2.29mmol/l |
2.3-5.65mmol/l |
>5.65mmol/l |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
20-30岁 |
52 |
3.74% |
14 |
10.05% |
20 |
1.44% |
2 |
0.14% |
31-40岁 |
80 |
5.75% |
50 |
12.76% |
103 |
7.4% |
17 |
1.22% |
41-50岁 |
179 |
12.86% |
103 |
7.4% |
167 |
11.99% |
54 |
3.88% |
51-60岁 |
229 |
16.45% |
139 |
9.99% |
158 |
11.35% |
25 |
1.79% |
合计 |
540 |
38.79% |
306 |
21.98% |
448 |
32.18 |
98 |
7.04% |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修订版)意见是TG合适水平小于1.7mmol/l,边缘升高:1.7-2.3mmol/l,升高:大于2.3mmol/l。[2]
根据美国NCEP-ATP-III报告建议的血清甘油三酯(TG)评价水平:正常水平:小于1.7mmol/l;边缘增高:1.7-2.25mmol/l;增高水平:2.26-5.65mmol/l;极高水平:大于5.65mmol/l。[3]
统计结果表明:1、我市男性血清甘油三酯(TG)平均水平为2.58mmol/l,明显高于《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修订版)意见的合适水平,合适水平人群仅占38.79%。我市男性人群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控制现状不容乐观。2、我市男性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高,41-50岁人群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增高明显,50岁后有所下降。
血清甘油三酯(TG)大部分是外源性来自食物,甘油三酯之所以会升高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习惯改变导致的,这增加了人体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甘油三酯的方法有哪些:一是合理饮食,控制脂肪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多吃蔬菜及保证蛋白质的摄入;二是适量运动,有规律的运动可以帮助人体降低体重,同时还可以直接到达降低甘油三酯的效果;三是戒烟限酒,饮酒也是造成甘油三酯升高比较常见的原因,甘油三酯超过极高水平的人群应禁酒。总之,改善饮食习惯、减轻体重、减小腰围等行为干预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美国IAS指南中对血脂异常人群生活方式的干预应优先于药物干预[4]。当空腹甘油三酯大于等于5.6mmol/l时,考虑使用药物来降低甘油三酯。
本次统计数据是在没有要求体检人员限酒、控制饮食等情况下进行的,是人们常规生活状态下的甘油三酯水平;另外,对于“健康”的界定也存在困难,只是表观健康人群。因此本次统计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本次研究报告能够对您的生活方式产生一定积极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现代实验诊断学检验与临床》(第二版)P80
[2] :《检验医学高级教程》(第二版)P496
[3]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P482
[4]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年1月第39卷第一期P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