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呼伦贝尔市第三人民医院官网 | 今天是: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
呼伦贝尔市心理援助热线:0470-7373777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第三人民医院 >> 首页新闻 >> 医院新闻 >>

医院新闻

【中国好医生好护士】致敬2023年4月月度人物!全心救治,一路守护

时间:2023-06-01 浏览:432次

近日,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3年4月月度人物,10位优秀的卫生健康工作者入选。他们革故鼎新,是引领者也是探索者;他们冲锋在前,是医者也是战士;他们视救死扶伤为天职,是救治者也是守护者。

革故鼎新,是引领者也是探索者

1977年,17岁的叶京英作为知青,到农村插队,当时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赤脚医生。恢复高考后,她成为第一批大学生,如愿以偿走上了医学道路。如今,作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专科部部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睡眠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的叶京英,已深耕耳鼻咽喉科临床40余年,曾先后创建并壮大了北京同仁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为了解决困扰很多患者的睡眠呼吸障碍难题,叶京英带领团队创立相关病因学诊断技术标准,改良治疗术式,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

她一直没有忘记插队时所见的基层医疗状况,积极开展面向基层的技术培训,倡导推动睡眠呼吸障碍的规范化多学科诊疗。现已过花甲之年的叶京英,仍坚守在临床一线,保留普通门诊,坚持做复杂疑难手术。她常告诫年轻一代,担当、责任感、人文情怀是成为医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品格,“病人把生命和健康托付给你,你就应当对患者高度负责,一定要认真再认真,精益再精益。”

作为陕西省延安市卫生系统的第一位博士,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妇产科教研室主任李红梅为老区妇幼健康守护了近40年,接生婴儿万余名。李红梅说,妇产事业是我的终身事业,我有一个追求,就是让延安的每一位孕产妇和新生儿都能平安健康。这也源于她的老师孙联珍的影响,据悉,孙联珍也是一位“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李红梅说,孙老师像一滴水,在工作中没有豪言壮语、不论丰功伟绩,但一直以敬业和务实的工作深情滋润着延安这片土地。

2013年,李红梅建议成立危重孕产妇急救小组,开通救治绿色通道,由自己担任急救小组组长,并将联系方式印刷在危重孕产妇抢救流程册的首页,发放到每个医院,这大大缩短了求助和转运时间。十余年来,带着腰椎手术留下的钢板钢钉,李红梅步履匆匆,下基层、上学校、走厂矿、跑农村,为老区妇女开展保健知识科普讲座上百场。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沈琳,已经跟消化道肿瘤打了近40年交道。回望从医历程,沈琳说,“所有的成就和感动,都是患者给的。希望通过跟患者沟通、交流,经过我的手,给患者治好病,让他们回归家庭和社会。”为此,沈琳带领团队不断探索着、努力着。

历经10余年努力,沈琳团队建立起消化道肿瘤精准治疗研究体系,牵头设计并开展了系列国际国内多中心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推动创新药在国内外获批适应症10余项,大幅提升患者生存率。“必须要寻找新的手段和方法。”这是沈琳牵头新药临床试验项目的动力之一,也是沈琳近年来工作的重要部分。

冲锋在前,是医者也是战士

2020年初,浙江省杭州市首例新冠病例确诊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孔庆鑫火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在经历了抗击非典、援非抗击埃博拉等多次传染病防治工作后,孔庆鑫多了一份冷静沉着。疫情数据收集、核实、分析、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应急管理,消杀处置,基层技术指导等,每个岗位每个环节他都逐一落实,不敢丝毫怠慢。随后两年的两个除夕夜,孔庆鑫都是在防疫岗位上度过的,面对“赶赴现场、不眠不休”的奋战状态,他早已习惯,“坚守防疫岗位是疾控人的本分,不论什么时间,只要有疫情,我们就会第一时间到位。”

2020年2月,南昌市新建区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杨辉利暂时告别丈夫和儿女,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征程。作为第一批投入到武汉方舱救治工作中的医护人员,杨辉利没想太多,“尽管我是两个年幼孩子的母亲,也深知这次出征有着不可预测的风险,但我更知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职责所在,使命所在。”

护理病患过程中,“用心用情、视患如亲”一直是杨辉利的工作信条。当她注意到有些病患不爱运动,相互间缺少交流,她便带头教患者做宣肺操等活动,帮助患者打开心扉;当她发现不少患者存在焦虑、恐惧甚至绝望等情绪时,她想尽办法为患者做心理疏导,并坚定地告诉患者:“我们会想尽办法救治每一位患者,不会抛弃任何人。”

同杨辉利一样申请第一批次奔赴武汉的医护人员中,还有甘肃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政副主任虎维东。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已经成为了虎维东的日常。他担任甘肃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医疗组组长,支援武汉的54天,带领团队共救治278名新冠患者。他还曾参加医院甲型H1N1流感、SARS、禽流感等救治,“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救援及远程会诊等工作。在职责面前,他像一只永不疲惫的陀螺;在使命面前,他是勇往直前的战士。

救死扶伤,是救治者也是守护者

“急诊医学科是一个突发事件频发的地方,需要连续作战的作风。”东部战区总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聂时南有一则工作信条——始终牢记救死扶伤职责,确保伤病员在“黄金时间”得到救治。热射病救治、高空坠落多发伤、爆炸伤、群体食物中毒事件……多年来,聂时南用“姓军为战”的信念开展急诊救治工作,救治突发事件伤员近700人,是名副其实的急救战士。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肝胆脾胃科主任医师李培润从医40年养成了一个看诊习惯——坐诊时,必备门诊日志,结合患者反馈,随时记录临证得失。几十年来保存下来1万余册纸质病历和2万余例电子病例档案,为科研教学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李培润还曾在基层医院工作过十余年,使他对老百姓有着更加深厚的感情。对于每一位患者,他始终和蔼可亲,耐心解答。对于一些较重的患者,他还会主动打电话回访。由于慕名求医的患者很多,他几乎没有按时按点下过班,药房抓药的药剂师都笑称他是无形的下班“时刻表”。

安永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乌图布拉格镇巴亚尔布拉格村卫生室村医,长长的地理名称的背后,是一名村医默默守护的28年光景。22岁那年,安永霞从卫校毕业后来到这片热土,一间20平米的土坯房,两张病床、一张木桌、一个药柜、一个炉子,这是她全部的“家当”。安永霞用至真至纯的爱护佑着全村少数民族群众的健康,她也收获了一个好听的维吾尔族名字——“阿依仙古丽”,这是村民口口相传为她起的,意为“月亮之花”。

同样扎根祖国边疆的,还有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蒙医医院副院长斯日古楞。1996年,她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后,到正蓝旗最偏僻的杭克拉苏木卫生院工作。那里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自然条件恶劣,牧民居住分散,骑摩托车、坐拖拉机甚至步行去牧民家看病对斯日古楞来说是“家常便饭”。这些经历造就了斯日古楞坚韧的品格,不论日夜冷暖、路途遥远,只要遇到患者求助,她便立刻出发,尽快到达,为病人争取更多救治机会。“全心救治,一路守护。救死扶伤是我永恒的追求”,也是每一个好医生好护士的毕生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