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呼伦贝尔市第三人民医院官网 | 今天是: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
呼伦贝尔市心理援助热线:0470-7373777
医院文化
医院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第三人民医院 >> 首页新闻 >> 医院文化 >>

医院文化

张雄:建设“心灵的驿站,健康的家园”是我的使命

时间:2016-06-20 浏览:6374次

张雄:建设“心灵的驿站,健康的家园”是我的使命1.webp.jpg

本文刊登于《中国卫生》杂志总第367期(2016.3),张雄院长荣登本期封面人物


1980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建工局成立了精神病疗养所。几经周折,这家疗养所顽强生存、缓慢前行,且更名为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直到2008年底,医院仍地处远离市区十多公里的一个山坳里,建筑面积也只有3451平方米,床位150张,设施简陋、房舍破旧、通信不畅,人们每天走在坎坷、泥泞的土路上上下班,唯一的一辆通勤巴士也会在雨天早早“打烊”。设备、人员不齐,医院只是单纯地对精神疾病进行诊治,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看护。

如今,医院已实现了华丽蜕变,并一跃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精神专科医院的排头兵。一座占地面积9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床位400张(开放床位600张),功能完善、设施完备的新医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医院已经实现了由单纯治疗型转向预防、治疗、康复、培训、回归社会一体化,从单纯药物治疗转向药物、心理、行为、物理、音乐、中西医结合多种治疗,从重视对患者服务转向既对患者服务又为全社会人员精神(心理)卫生健康服务,从封闭管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开放管理的格局。

要说这一切的转变还要从2009年张雄走马上任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开始。

2009年8月,时任呼伦贝尔地区唯一一家三甲医院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副院长的张雄被任命为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他后来说,上任后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倒不是建设资金不足等物质性的东西,而是职工的观念、精神状态问题。由于世人对精神病患者的偏狭认识和对精神、心理疾病的不甚了解,对于精神病院和这里的医护人员也持一种异样的眼光。稍有门路的人,要么不来,要么来不久即换地方走人。坚持工作的同志在外表现的不自信,很多同志都不敢承认自己是精神病院的工作人员,得过且过者也大有人在。

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与班子成员几经商讨后,他认为,无论是解决眼前的问题,还是医院今后的发展,都要紧紧抓住最核心的“人”字,要坚持人文情怀,彰显人性光辉。我们的立足点是,站在国际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全市人民的精神卫生水平”这个根本问题来做文章。据此,他确立了“从整体上增强全市精神卫生防治能力,提高精神卫生服务水平”的总目标,确定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院方针和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的“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定位以及“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在办院兴院上坚持以医务人员为本位,在医患关系上坚持以患者为本位,在发展内涵上坚持以质量为本位,在管理价值取向上坚持以服务为本位。

张雄:建设“心灵的驿站,健康的家园”是我的使命2.webp.jpg

他告诉医护人员,我们所从事的是关乎人个体及整个社会是否和谐的“心”的工作,塑人“心”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需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光荣的职业。我们要把医院建设成为“心灵的驿站,健康的家园”,这是我的使命担当,也是大家共同的任务和责任。他提出,“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健康”,“健康的心理成就健康的人生”。

医护人员素质的提升,人才的培养、引进是他这几年来花费精力最多的一个问题。从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他确立了医院与医务人员良性互动、双位一体共同发展的思想,立足临床,抓制度、抓学习、抓科研,狠抓学习型医院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根据临床和呼伦贝尔地方实际,从2010年始,他组织有关人员确定了十多项课题进行研究(至2015年底,已有7项课题的研究成果在自治区获奖)。临床开展了心理咨询治疗、精神压力分析、疑难精神障碍等20余项新技术业务,填补了呼伦贝尔地区空白,部分达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先进水平。

开门办院,借“脑”发力。他说,这是我们医院几年来快速发展的一大法宝。聘请专家讲学,开展学术交流,每年选送多名青年医生到国内一流精神专科医院学习,使医院的发展有了后劲。

在他的多方努力下,医院已成为了北京回龙观医院协作医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临床心理学研究基地、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教学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精神卫生教学实习基地、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呼伦贝尔学院心理学教学基地。

内培的同时,他加大了人才引进的步伐,改变医院原有的人才结构。

钟玉涛等十多名精神科专业大学生已崭露头角,成为临床一线主力。

袁焕英,长期从事护理工作,又担任过行政领导。张雄聘请她为院长助理、护理部主任。她抓队伍、抓质量、抓安全、抓服务,带出了一支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的护理团队。

郭秀华,心理咨询专家。张雄聘请她为海拉尔心理咨询治疗门诊部主任。她面向全社会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积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造福本地民众,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孙霖,等级办主任;王顺英,内科主任;王桂萍,超声科主任;齐冬冬,检验科主任。医、教、研,在本地区都是过硬好手。

令张雄欣慰的是,引进的人才和医院原来的同志很快就在新的文化环境中融为一体,且为实现医院的目标同心同德。

张雄:建设“心灵的驿站,健康的家园”是我的使命3.webp.jpg

曾有人调侃张雄,你一说话就知道是精神病院院长。他常说的一句祝愿词是“祝您(大家)心身健康”。一有合适的场合他就讲,我们应从医学、人文学的角度看待精神病患者,他们和患有其它疾病的患者一样,是病人。他们发病时的表现只是疾病的表现,精神病人也是有人权的独立个体,他们的人格应该受到尊重。他们的精神世界错乱了,但我们没有。全社会应该给予精神病人足够的尊重和善待,多一份关爱,少一份歧视。

他认为,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应突出人文性,施以人性化关爱。他确立了“以人为本、爱心为灵魂、慎独为根”的护理理念,以“满足患者身心健康需求”为临床护理的发展方向。深化亲情服务、感动服务和人性化服务,医护人员与患者同吃、同住、同呼吸,共同承担痛苦、共同分享快乐,在尊重、理解、平等的氛围中加强与患者的心灵沟通,给患者以家的温馨和亲人般的关怀。在不同的节日、患者的生日,都精心设计服务环节。每周科内组织一次医患联欢会,每月院内组织一次医患联欢会,重大节日前全院组织大型的医患联欢会、医患趣味运动会及患者艺术作品展、患者演讲等系列活动。每科阳光大厅配有移动音箱,每天组织患者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配备了小音乐盒,在患者起床、吃饭、输液等时间放优美的音乐,舒缓患者紧张心理。与患者家属建立微信群,方便患者与家属沟通。召开患者及家属座谈会,征求家属意见。同时,关心、关爱医护人员,经常为医护人员开展拓展训练及集体心理疏导,使他们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如何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康复率?如何降低他们的再次住院率?如何使患者走出医院后能较快、较好地融入社会且能够有“尊严”地生活?是他近年来持续关注并深入研究的课题。

在临床他加大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力度,改变过去单纯的药物治疗,而转向药物、心理、行为、物理、音乐、生物反馈、磁疗、工疗、农疗、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

加强对患者的职业康复训练,建立医疗与康复相结合的全程服务体系。院内成立了职业康复训练中心,建设了患者户内、户外功能锻炼场所,并根据不同的病患群体、个体,将太极疗法、心镜疗法、观鱼疗法、代币治疗、毛式精神疗法等纳入康复治疗中。院外加强与社区卫生中心的联系,定期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稳定患者职业康复训练的有关工作。对患者家庭成员提供护理和康复指导,并进行适时的心理辅导。对生活有困难的患者家庭,组成青年志愿服务队给予帮助。建立出院患者回访记录,注重患者出院后的康复和随访工作。对有自杀和危险性倾向的患者,医院也建立了相关的制度,建有专门的康复计划,由专人负责随访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患者对自己或社会造成危害的可能性。

几年来,医院对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有几名高三学生在治愈后还考上了大学。

同时,他不断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几年间,陆续建立了HIS系统、LI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体检系统、监控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系统、电子病历审核系统、办公OA系统、合理用药系统、危急值系统、门诊窗口身份证识别系统、临床路径系统、医护人员安防报警系统、病历质控与评分系统等,医院也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精神专科医院中首家使用网络信息化管理的医院。

上任伊始,他就一再强调,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康复不是精神卫生中心一家子的事,需要社会整体发力,特别是患者出院后的康复、生活、工作,更需要社会、政府的支持,体系建设更为重要。

他把目光放在了全社会。

他积极组织构筑“社会心理支持和心理卫生服务网络”。医院陆续成立了“呼伦贝尔市精神病防治康复中心”、“呼伦贝尔市老年病康复中心”、“呼伦贝尔市心理咨询治疗中心”、“呼伦贝尔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司法鉴定所”、“呼伦贝尔市市民心理健康促进学校”、“呼伦贝尔市自愿戒毒所”、“呼伦贝尔市医学会精神卫生学分会”、“呼伦贝尔市心理卫生协会”。在呼伦贝尔地区人口较密集的区、市建设了高标准的“心理咨询治疗门诊部”。心理咨询专家深入农村、牧区、社区、学校、军营等宣传、普及精神(心理)卫生知识,发放“精神(心理)健康处方”、“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手册”,同时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活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率先在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心理援助热线。

2010年1月,他创办了院报《呼伦贝尔心理卫生报》,开办了“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网站”,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发消息、发通讯、办专栏、办专题、拍专题片、拍微电影等向大众宣传、普及精神、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医院,提高医院在社会的知晓率和知名度。

在市领导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下,他着重加强全市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呼伦贝尔市地处边疆,地域辽阔,服务半径大,专业人才不足,精神卫生日常随访、管理、培训等工作极为不便。

但在开展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工作中,他与医院的同志们仍建立并完善了旗市区、街道(苏木、乡镇)、村(嗄查)三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体系。开展社区诊断复核、危险性评估、免费投药、常规化验、应急处置、随访等活动。2015年,呼伦贝尔市被确定为国家严重精神障碍综合管理试点区,具体工作由市精神卫生中心负责完成。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建立了全市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患者检出率达到4‰以上,超过国家检出率(平均3.52‰),处于自治区领先地位。

医疗救助保障体系建设也是他几年来一直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民政、残联、医保等部门他不知已去过多少回。好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对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康复,地区经济也向好。现已开通新农合、居民、职工门诊报销;民政、残联救治救助,保障肇事肇祸患者治疗经费。他也在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根据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特点和城镇职工、城镇居民的承受情况,探索对精神病专科医院定额管理的结算办法及部分取消起付线或适度降低起付线的结算办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他一直津津乐道,我们医院有一支积极向上的职工队伍,年轻人居多,朝气蓬勃,给予正确的引导,假以时日,他们会成为医院建设、发展的中流砥柱。我对他们有信心,对医院的发展有信心。他不无自豪地说,我们的院歌是《在心灵的田野里播种希望》,我们号召每个职工“I have a drem!”我们医院现已是集医、教、研为一体协调发展的专科医院,十三五期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晋升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