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园地
时间:2020-10-08 浏览:3709次
2020年10月10日是第29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心理健康”——旨在通过进一步弘扬各地心理健康工作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号召全社会积极参与精神卫生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推动形成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保护公众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面对疫情,我们难免会有一些心理压力或焦虑情绪。作为中学生,在这段特殊的疫情防控期间,要调整好心态,避免受到疫情的影响,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至关重要。
【青少年常见心理适应问题】
学习适应
长时间的假期虽然让学生们获得了更好的休息,但网络教学和个性化自主学习可能对学生产生不适应现象,影响了复习时间,从而产生了更多的焦虑。
长时间的休息,孩子们容易发生玩手机、陷入网络等行为,如果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以及病毒预防,大幅度限制孩子在家中的其他活动,那么冲突就产生了。
青少年可能对于时事热点没有那么关心了解,很大程度有可能来源于父母的不寻常反应。
【青少年的心理调节】
在诱惑过多、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学生们也会产生惰性心理,这时候需要大家制定作息时间并严格遵守,在自控力较差时可主动请求监督。
情绪是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的,当家庭成员十分焦虑时,我们可以带领他们看看喜剧片、找到一些积极的方式改变心情。
避免亲子冲突
做好积极主动的沟通、学会换位思考、进行适当的自我反思等,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高年级的学生会产生效率焦虑、竞争焦虑、时间焦虑等。这时候一定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可通过改变物理环境影响心情,例如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